【党史学习教育】第九期:中共鄂豫皖省委会议

发布日期:2021-06-04
点击:

  1932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相继取得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四场战役胜利之后,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度重视。5月,蒋介石担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李济深为副总司令,准备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完全被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此时的严峻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盲目轻敌,毫无准备。到9月底,鄂豫皖苏区中心区域大部被敌人占领,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

 

image.png

  10月,中共鄂皖工委成立,郭述申任书记,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刘士奇任军长。11月下旬,鄂豫皖省委在黄安檀树岗召开会议,决定撤销红二十七军番号,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12月20日,鄂豫皖省委在麻城大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红二十八军。在省委领导下和群众支持下,斗争形势逐步好转,革命根据地部分恢复,基本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计划。 

  1933年5月蒋介石任命刘镇华为鄂豫皖三省边区“剿匪”总司令,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鄂豫皖省委的错误判断和决定,导致鄂东北中心区保卫战失败。9月5日,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转移到金寨西部地区,与接连取得胜利的红八十二师会合,得到了短暂的休整。刘镇华获悉红二十五军在皖西北,又调集重兵进行“围剿”。鄂豫皖省委并没有吸取鄂东北中心区保卫战失败的教训,红二十五军虽英勇抗击,但受到国民党七十五师和六十四师的前后夹击,不得不于9月23日撤出汤家汇,向根据地外围转移,关王庙、汤家汇、双河、桃岭、南溪等皖西北中心区基本被敌人占领,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也最终失败。

image.png

特别是在鄂东北地区红军只剩下800多人党组织大都被破坏,县、区委干部只剩下几十人,共产党员的人数大为减少,只剩下200多人。大批群众被屠杀,有的被迫逃往他乡。

  1933年9月2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在大埠口陈氏祠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吴焕先、徐海东、高敬亭、郭述申等。省委根据皖西北革命根据地沦陷、敌军主力移到皖西北地区、鄂东北之敌减至 5个师等实际情况,强调克服“左”倾错误思想,红二十五军立即返回鄂东北并进行整编,红八十二师继续留在皖西北地区坚持革命根据地斗争,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此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打破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也为皖西北道委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