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移后,徐海东率领部队继续坚持根据地斗争,环境艰苦,形势极其险恶。敌军所至,白骨露于野,数里无鸡鸣。
1933 年10月10日,红二十五军被敌人分割,副军长徐海东率领后卫部队8个连1000余人转回皖西北地区的南溪镇。第二天,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徐海东以及红八十二师负责人在南溪吕家大院召开会议,分析当时的严重形势,决定将红八十二师和徐海东带来的部队合并重组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下辖2个师,全军共2300余人。
会议根据徐海东的提议,制定了部队行动方针:不打消耗仗,不硬拼,积极向外线游击,寻机歼灭敌人,夺取敌人物资以补充军用。
在吕家大院召开会议后,因为遭到敌人反复“清剿”,可以活动的地盘只剩下了一片狭小的区域。东西长不过200 里,南北宽不过50 里,最窄处只有十几里。红二十八军不仅缺吃少穿,而且随时都有被敌人“吃掉”的危险。
时间进入冬日,大别山已经大雪纷纷、寒流滚滚,但红二十八军部队过冬的衣服仍未得到解决,全军指战员大都还穿着夏天的单衣,睡觉时几个人靠在一起取暖,能弄到一点稻草当被子盖算是幸运的了。可是被敌人蹂躏多年的苏区,稻草也成了罕见之物,有的战士晚上冻得不行,只好起来跑跑跳跳,用这个办法来取暖。红二十八军供给部这时的全部财产只有13块钱。这点钱一是买不到几匹布,二是在敌人严密封锁控制下也无法买到布。唯一的办法,还是靠打仗来解决。
其中最为辉煌的是石门口战斗。11月初,红二十八军和第二路游击师配合作战。徐海东在熊家河下游的石门口地区布下了口袋等敌第四十五师宋世科独立第四十旅来钻。
红军冲锋号响了!机枪声、步枪声震荡山谷,敌人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敌四十五师师长戴民权的指挥所设在一个土地庙里,他听到枪声走出来站在土坡上张望,不料被红军战士打中,他捂着流着血的耳朵跑了,敌军兵败如山倒,红军乘势杀向敌群。戴民权原想包围“清剿”地方红军,枪响后才明白是红二十八军主力袭来。石门口战斗自上午8时开始到下午1时许结束,击溃敌人1个旅,歼灭敌独立第四十旅1个团,缴获长短枪800多支、迫击炮3门、大衣700多件及大量背包。俘虏经教育后释放。
通过这次战斗,全师冬衣基本得到解决,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大大地提升了部队的战斗情绪,消灭了敌人的威风。这是红二十八军坚持皖西北斗争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