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子河镇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以燕子河大峡谷为例

发布日期:2015-11-13
点击:

  近年来,燕子河镇始终坚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原则,致力于燕子河大峡谷景区及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景区接待能力显著提升,接待人次逐年增加,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现已成为金寨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按照“打造农业产业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品一业一模式”的发展思路,该镇以大峡谷村为中心,燕溪、麒麟河、凉亭、闻家店等村围绕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红色旅游基地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氛围基本形成。

   一、燕子河镇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介绍

  作为长三角的后花园,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大别山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就我省而言,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江浙沿海地区,已经开始从小康型到富裕型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是消费需求的大幅增长,而消费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其中旅游则是消费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和以往相比,现在游客的旅游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更多的游客从“到此一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从看“热闹”向求“安静”的转变,从广大景区景点向广大乡村转变,如此一来促使大别山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金寨县燕子河镇的旅游则以大峡谷景区最为著名。燕子河大峡谷位于燕子河镇大峡谷村境内,素有“华东第一大峡谷”之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其峡谷奇峡绵延,以险崖、奇石、幽谷、秀水而闻名。目前,燕子河大峡谷景区基础初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燕子河大峡谷位于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之麓,拥有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并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获全国生态乡镇、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自然条件优越;与此同时,合武高速横跨全县,动车及高铁列车直达金寨,S209省道贯穿全镇,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即将建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能直达景区,交通优势突出。

  二是不断壮大的资源市场。为全县旅游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日趋改善的乡村环境。伴随着大峡谷及麒麟河美好乡村的建设,“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特色农业的不断壮大,农民娱乐活动的不断丰富,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的村庄改造计划逐步推行,既改善了乡村环境,也展现了乡村风貌;既发展了乡村经济,又留得住乡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新意。

  四是夯实有力的工作基础。为确保游客的“吃、喝、住”均充满乡村韵味,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农家小院、养生小院及茶谷小院建设,仅燕子河镇就有农家小院9户,农家乐30余户,均以农村房屋改造而成,菜品则以金寨有名的“十大碗”“吊锅”为主,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农具供游客赏玩,让游客们在吃、喝、住的过程中感受金寨独有的乡村人文风情与文化底蕴。

   二、燕子河镇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燕子河镇政府一如既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第一,着力打造“全景燕子河”。按照“山城一体”的发展思路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制定出台燕子河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燕子河大峡谷景区规划。第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修建公共厕所、增设两个停车场,相关大型体验式娱乐项目激流勇进地投入建设。第三,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在相继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上,多次赴全国各地开展旅游推介,切实做大名气、做旺人气。截至2015年上半年,景区入园人数陡升至21万人次,较上年增幅超过30倍,主客源地进一步扩大,陕西、苏北、山东等新兴市场得到开辟。但是,随着景区不断发展,部分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区创意单一,旅游产业亮点不足。燕子河大峡谷现主要以自然景点为主,其中以“四奇、五趣”最为有名,附带有滑道项目,但是其他人造景点和特色项目仍然较少,游客进入景区仅仅是行走和参观,景区创意单一,景点缺乏新意,相应降低了游客的游玩兴趣。又因燕子河大峡谷紧邻天堂寨风景区,两个景区自然资源基本相同,旅游开发极为相像,大峡谷现有的景点和项目天堂寨均有,且天堂寨开发的更为成熟,这样就导致燕子河大峡谷的旅游亮点直接被天堂寨的光环所覆盖。同样的景点和项目,游客往往会选“大”而弃“小”,自然影响燕子河大峡谷的游客量。

  (二)建设缺乏规划,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阶段,燕子河大峡谷开发仍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景区景点缺乏新意且多有重复,智能旅游仍未完全实现,栈道、滑道等项目扩建停滞不前,宣传与实际脱轨等直接影响景区形象。其次,停车位不足,旅游公厕不健全,旅游快速通道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导致现有的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日益增加的旅客需求。与此同时卫生医疗设施不够健全、休闲购物中心配套不完备、景区管理不够规范、旅游从业人员匮乏等问题,也成为燕子河大峡谷旅游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三)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形象尚未建立。燕子河大峡谷旅游的市场营销尚处在起步阶段,景区承建公司及旅游服务商户品牌意识淡薄宣传方式陈旧创新力度不够;多数旅游项目的经营仍处在坐等游客上门的阶段,主动宣传和建立品牌的意识较差同时宣传形式单一手段相对落后。多数经营者具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认为只要做得好不做宣传顾客也会主动上门品牌的宣传还主要依靠老游客的私人信息传递,这样的营销观念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变。一定程度上来说,燕子河大峡谷的旅游品牌形象尚未真正建立。

    (四)衔接能力不强,往来游客流失严重。燕子河集镇现有3家规模较大的宾馆,景区周边有1家4A级酒店、10余家农家小院及农家乐,场所分散且单个宾馆接待能力偏弱。大峡谷风景区位于燕子河与天堂寨集镇中间,距离燕子河集镇8公里,因景区与集镇之间的衔接能力不强,信息把握不准,导致从霍山方向前往金寨旅游的游客会在游玩燕子河大峡谷景区后直接前往天堂寨而从吴家店镇方向前往金寨的游客则会在游玩天堂寨景区后直接入住天堂寨镇,随后前往燕子河大峡谷,时常出现“只见游客玩,不见游客住”的现象。

   三、燕子河镇旅游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    

  大力发展优质的旅游产业,是带动一方经济的有力抓手。燕子河镇始终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带着问题找出路,大力实施“旅游提速战”。一方面,转变发展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品牌为“龙头”,不断加快旅游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开发;另一方面,逐步找准引擎点,打造旅游产业“发动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燕子河镇的旅游产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嫁接红色、自然嫁接农家、传统嫁接现代的“嫁接融合”的经验之路。

  (一)绿色旅游嫁接红色旅游。一方面,加大对“五星县苏维埃旧址”“六霍暴动指挥部旧址”、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遗址等红色景点的挖掘、保护及宣传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基地。另一方面,逐步整合全镇的绿色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创新总体规划,手绘景点路线,开展旅游推介,进行捆绑宣传,打造旅游产业双层标签,从而拓宽旅游的领域,延伸旅游的内涵。

    (二)自然旅游嫁接农家旅游。依托大别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将生态保护贯穿燕子河镇旅游产业始终,致力于打造富有乡村品位的农家小院。坚持建院像院、凸显特色,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做到既确保了乡村特色,又留住了游客念想。同时将石斛、瓜蒌等特色产业基地推上旅游产业发展的平台,建设以特色产业承载休闲农场观光的新型旅游基地,打造具有农家风情的休闲区(俗称“风情小镇”),推动旅游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

  (三)传统旅游嫁接现代旅游。继续保持大峡谷风景区朴实淡雅、宁静祥和的传统风情,以“寻找最美七仙女”古装泳装摄影大赛及“七夕等你来相会”活动为契机,将传统旅游与现代旅游相融合。同时,近年来国家累计投入2亿余元,不断推进大峡谷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启动智慧景区建设,打造集视频监控、音响、灯光、二维码简介、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建立旅游信息互动平台,逐步提升燕子河大峡谷景区的品牌形象,将其打造成金寨旅游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