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2016年,中共金寨县委印发了《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2018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组织引领脱贫,强化落实任务,通过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镇村干部、群众代表、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青山镇位于金寨县东南部,响洪甸水库上游,距县城58公里,全镇面积164.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其中抱儿山、姜河两村为贫困村)、82个居民组、总人口约24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0000人,移民直补人口6743人,是一个典型的集库区、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建制镇。
二、主要致贫原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生产条件差。
青山镇辖6个行政村,地处深山里面,往返一趟集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居住环境恶劣,少数农户居住在地质灾害地区,生产生活资料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不利,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文化程度较低,脱贫意识不够,缺乏发展相关产业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依靠帮助和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茶叶、中药材种植等,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茶叶、中药材等都是粗加工,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动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五)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
当下农村公路建设、拓宽等任务艰巨,很多村级公路存在宽度不够,大型设备车辆或者建设车辆不能通行,形成恶性循环,使发展受阻。同时因为交通条件落后,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开发,坐拥宝山而不能用。
三、做法和建议
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精准引领脱贫攻坚。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引领,团结带领基层党员群众自觉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推进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统一标准要求,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设立为民服务大厅,使其成为村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政务代办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完善配套管理,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用。
二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筑牢基础上蓄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搞准基础信息。2016年,县里先后开展了多轮摸底核查,省市也开展多次督查检查,从反馈的结果看,给我们一个总体印象就是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还不是很实,家庭情况掌握的还不是很准。因此,摸清贫困户家庭信息,仍然是本年度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在这里首先申明,镇直单位不论哪个,只要再出现基础工作不实的问题,就坚决启动问责,到单位到人,毫不留情。要用好大数据平台。县里开发出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是我们从事脱贫攻坚的操作平台、分析平台、督查平台。要学会运用好平台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善于运用统计数据,区分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让大数据平台真正成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抓手。要做到因户施策。要认真组织本单位的包保干部研究所负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在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帮扶措施方面谋深谋细谋透,并征求贫困户同意,确保提出的帮扶措施既符合实际,又能落地见效。要坚持严进严出。随着脱贫政策的增多,一些群众拼命往贫困户里挤的现象十分突出。各村必须按照要求,源头严控,对新增的每一户贫困户都要组织专门力量核实。对于家庭遭受特大灾害和特大变故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不可随意进入。对贫困户在脱贫上,也要严格按照“两不愁和三保障”和贫困户人均收入条件,稳定达标的才可以脱贫,确保贫困户脱贫有质量,脱贫满意度达100。
三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上发力。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立足“优”。要坚持“长短结合、以长带短、以短为主、扬短促长”原则,因村、因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项目,推动特色种养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相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支撑力,让扶贫产业成为农户脱贫增收的优势产业。要突出“快”。距离今年第三方评估不到4个月,时间不等人,所有工作都要快马加鞭、快速落实,产业资金、种苗提供、技术服务、生产管理都要及时跟进,帮扶干部要想办法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真正让脱贫产业落地生根、能见实效。要强化“带”。围绕皖西白鹅、大别山山羊、大别山黑毛猪等一些具有独特的山区优势和区域特点的产业,通过对能人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农业产业奖补资金扶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带贫困户,以入股、务工、合作等利益联结形式,打造产业联合体,实现捆绑发展。
四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就业上用力。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攻坚最有效的举措,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就相当于为脱贫上了“保险”。要摸清底数。组织帮扶干部深入了解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职业技能、就业意愿和存在问题,着重在就业去向、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好工作,确保不漏一人,切实消灭“零就业”贫困家庭。要争取支持。镇直就业脱贫责任部门要主动加强和上级对口单位的联系,积极争取支持和业务指导,为全镇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口通过就业脱贫多出一份力。要提供岗位。加快扶贫驿站、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农村保洁、护林、护路等公益辅助性就业岗位,尽可能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五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住房保障上出力。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重要方面,也是评估脱贫成效的重要指标,住房安全问题不解决脱贫就是空谈。要全面消除D类危房。我们将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推动人口向集镇和中心村庄集中,特别是对于2017年预脱贫户中的D类危房户和无房屋户,我们将加强宣传动员,确保他们能够尽快搬离。在不出现新债务的前提下,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应搬尽搬。要严格控制建房面积。严格落实人均面积小于25㎡的和所有贫困户房屋不准装修要求,确保接受上级验收时不出问题。要完善生活设施配套。加快完成搬迁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建设,配置生活菜园地,保障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组织搬迁户尽快搬迁入住。
六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在结对帮扶方面的努力。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既是上级党委的要求,也是促进精准脱贫的助推器。要按时开展入户走访。要严格按照全年至少开展12次帮扶活动的要求,坚持做到每月到户走访帮扶一次,形成工作制度。要做好脱贫政策宣传。贫困户在素质、文化方面都相对短缺,很多都不识字,不能仅靠宣传册、宣传单宣传,要耐住性子、多讲多教,并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宣传,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度。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走访帮扶要结合贫困户需求和政策规定,找准切入点,解决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贫困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找准找实帮扶项目,提高群众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充分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一些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情况挂钩,鼓励光荣脱贫、勤劳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