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寨“平安旅游”的调研思考

发布日期:2016-12-12
点击:

  近年来,金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县共有5A景区1处、4A景区6处、3A景区5处。2016年“5·1”小长假期间,金寨县纳入统计的6个4A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32.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7.58%。全县自驾游占旅游总人数的80以上,红色旅游、生态游、乡村游持续火爆;背包游、自行车游、帐篷野营游、健身游等开始出现,金寨旅游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10·1”黄金周期间,全县纳入统计的16个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56.41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47亿元。其中红军广场景区接待24万余人次,天堂寨风景区接待21.68 万人次。金寨县旅游产业之所以出现如此劲爆的发展势头,在于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此外,还在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平安旅游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金寨县旅游发展资源优势

  (一)红色底蕴深厚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全国第一红军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金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县团级的革命烈士就有500多人,还有许多难以统计的无名烈士长眠在金寨和祖国各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是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的爆发地和六霍起义的主要区域,组建了红32师等11支主力红军队伍,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此并唱响全国。在“五次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中,金寨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地方土匪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战时期,金寨是安徽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28年波澜壮阔、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金寨革命的红旗在大别山始终不倒,高高飘扬。

  金寨县现有革命遗址269处,邓小平、刘伯承、江泽民、洪学智等领导题写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烈士纪念馆、红军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30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目前已筛选出4个国家级、8个省级、3个市级红色遗址作为干部党性教育的“实境课堂”和“红色熔炉”,进行重点开发。这些红色文化为金寨县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而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场地。

  另外,金寨干部学院随着办学力量的提升,直接承办省内外爱国主义、党性教育暨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其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先后有安徽省委党校、国防大学、西安政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公安部等全国几十家单位在金寨干部学院设立教学基地,2014年以来金寨干部学院开展各类培训班300余期,超过25000人次。金寨红色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绿色资源丰富

  金寨全县现有林地面积4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茶园面积15.7万亩,年产茶6500吨,是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主产地;栗园50万亩,年产板栗3万吨,产量居全国县级第一;桑园6万亩,年产鲜茧3500吨;油茶基地14.7万亩、山核桃基地7万亩。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5A级旅游景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高峡出平湖,雄伟壮观。西庄温泉出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境内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

  二、“平安旅游”建设的重要性

  推进“平安旅游”建设是法治金寨建设的需要。1990年2月,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先后制定了《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等一整套旅游安全规章制度。使我国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初步纳入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使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打造平安旅游建设,是金寨县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具体体现。

  推进“平安旅游”建设是我县脱贫攻坚战的需要。2016年3月,金寨县制定了《关于全力实施“3115”脱贫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把“百村千户旅游脱贫”作为精准脱贫十大举措之一。在当前,扶贫工作统领金寨县经济社会发展,是主业、主责。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实现“平安旅游”,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战,确保金寨县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推进“平安旅游”建设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旅游安全是伴随旅游活动始终的,是保障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安全第一,是指在旅游活动中,任何工作人员都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旅游业的形象和信誉,也关系到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安全,简单的道理,就是人们不会来旅游,也就没有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没有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三、近年来金寨县推进“平安旅游”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治安保卫第一责任人,这是《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所规定的,近年金寨县要求各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遵守,认真履责,自觉做好本企业内部的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统一规划,明确责任人,成立相应机构,选用足够的安保力量,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金寨红军广场景区为叶集金盾保安公司管理金寨县公安局要求该公司及时向公安机关备案,并检查其保安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发挥巡逻、值守、秩序维护等作用,使之与公安机关巡控力量结合,形成合力。

  (二)做好大型活动及节假日安全保障

  景区内大型活动与节假日都是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金寨县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和节假日景区安保的具体要求,把各项安保措施落实到位。如公安局、梅山镇、天堂寨镇等把县红军广场景区和天堂寨景区这一红一绿作为关键和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安保措施,以此带动全县其它景区工作开展,确保不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同时天堂寨景区按照省公安厅要求,落实好节假日景区安全工作的直报制度。

  (三)强化各项治安管理基础工作

  金寨县坚持问题导向,把安全检查作为常抓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如督促企业加强“三防”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人防、物防、技防中的重要作用,预防和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消防工作,在天堂寨景区要继续推行防火宣传开路,巡视员不间断巡查,专业消防队伍现场集结待命等措施,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多措并举,严防发生森林火灾。注重旅游干线交通安全管理,在重要节点和时段增加路面执勤警力,确保线路通畅有序。加强天堂寨景区旅馆业管理,对280余家旅馆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四实”制度,加强旅馆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养他们依法依规经营的自觉性。主动把旅游部门打造的“农家小院”纳入旅馆业管理范畴,协调各方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旅游业中的治安管理工作,还必须与旅游、安监、食品卫生、交通、市场监管、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等部门紧密配合,无缝对接,形成合力,旅游安全的大目标才能实现。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过硬的基础设施使安全工作有了保障,近年来金寨县各主管部门、职能部门加强指导,不断督促有关单位对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处所、地段、设施等进行整修,消除安全隐患。县政府统筹协调解决景区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通过财政专款予以支持,比如天堂寨景区停车场建设,红军广场扩建工程等。近年来金寨县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硬”实力,创优“软”环境。

  (五)逐步完善各类长效机制

  一是确立预警机制。金寨县针对景区游客人数,停车位数量,配套设施的接待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科学预判,及时通过短信息、微信群、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法引导游客有序流动,缓解了景区接待压力,预防可能发生的拥堵踩踏事件。二是采取企业购买服务的弹性机制。根据景区安保需求,采取花钱购买服务的方法,在“5·1”“10·1”等重点节假日,从有资质的保安服务公司聘用有保安员资格证的保安,协助警方维持秩序。今年天堂寨景区“10·1”期间聘用保安70名,在公安机关的有力监管下,发挥了较大作用,收到了预期效果。三是建立联动会议及联席会议制度。由天堂寨管委会牵头,各相关涉旅部门参与,对景区重大安保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制定预案、方案,调度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天堂寨镇政府牵头,有关单位参加,对景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会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督促企业抓好整改。在重要节点上,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完成保卫任务。四是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督察力度,对发生的涉旅安全事故进行倒查,严肃责任追究,确保工作任务落实。

  四、金寨县“平安旅游”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治安基础工作较薄弱

  景区内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尽管经过多次整改,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天堂寨景区观光缆车已经到了使用极限,急需更新换代。一号瀑布与二号瀑布之间有一块巨石突兀而出,摇摇欲坠,对游客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需要加固处理。红军广场景区内的博物馆,由于平时接待量大,不能正常闭馆并作例行安全检查,存在消防等方面隐患。各景区和游客高峰期普遍存在行车、停车等问题,餐饮业和旅馆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乱象,影响了景区的声誉。

  (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景区建设不匹配,天堂寨景区和红军广场景区停车场问题是老大难,天堂寨景区停车位已经增加至3000余个,仍不能满足需求;红军广场景区时常造成车辆拥堵,停车位更是捉襟见肘。如何缓解停车场压力,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决策者的智慧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此外,在景区公交、通讯广播系统、安全提示牌、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有诸多欠缺,部分水毁道路仍在修复中。

  (三)应急处突预案不健全

  各涉旅部门和单位自身应急处突预案不健全,方案没有细化,没有结合实际开展必要的演练,方案落实在纸上。各景区预案有的针对性不强,有的没有备齐足够的机动力量,一旦需要则拉不出,打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