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科研与皖西革命史的思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

发布日期:2019-11-01
点击:

       基于教学科研与皖西革命史的思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

      〔摘  要〕“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金寨是中国革命的产物、“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安徽金寨干部学院近年教学科研中,始终有一种困惑,就是寻找金寨革命史、皖西革命史权威性资料比较难。所能看到的出版物,几乎都是后来人编写的故事性读物,对教学科研缺乏严谨性和权威性。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备课,在研读《安徽党史1919—1949》、《皖西革命史》基础上,我们发现“历史的皖西”没有金寨,“皖西的历史”也没有金寨。因此,正值《皖西革命史》转化为《六安党史一卷》之际,从框架结构、内容和逻辑关系上,金寨应该有其特定而具体的内容。

  〔关键词〕皖西 金寨 皖西革命史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皖西,顾名思义,“今属地”是指安徽西部地区。它的“西至边界”当以安徽与河南、湖北的省界线为标志。

  中国现代革命以来,皖西的行政区划不断调整。例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其原属地的湖北英山,安徽肥西、寿县先后调整出皖西行政区划。特别是1934年立煌县(今金寨县)调整入皖西行政区划,给当代人在“历史的皖西”视域下编写“皖西的历史”增加了一些难度。

  一

  皖西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概况”应是“皖西的历史”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要回答的问题。

  2015年11月,安徽省委决定依托金寨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党性教育基地,建立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五年来,学院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可是,在开展教学教研中,绝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现有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安徽党史、皖西革命史等书籍资料中,难以厘清和讲清楚皖西地域范围,更难讲清楚金寨与皖西革命历史的来龙去脉。

  纵观金寨县志,今天的金寨地域范围主要源自两部分:一部分原属商城、固始的商南地区,一部分原属六安、霍山、霍邱的皖西部分地区。在《皖西革命史》中,今天的金寨地域范围被模糊化了。例如《皖西革命史(1919—1949)》开篇介绍:“位于安徽省西部的皖西地区,东接淮南线,西毗豫东南,南连鄂东北,北濒淮河岸。皖西的六安、霍邱、寿县、合肥、霍山、英山及舒城诸县,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皆具有重要地位。”〔1〕由此可见,史书记录的是“历史的皖西”,读者不知道今天金寨地区革命与皖西革命有什么关系,以及在金寨发生的革命对皖西革命的影响和作用。史书“对原属皖西、现属外省、外地区的地方重大斗争”进行了“反映”,〔2〕而对原属外省、外地区今属皖西的地方重大斗争却“反映”的不完整。在“主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上没能“写清楚”。 〔3〕皖西人引以为豪的革命史,很重要的部分发生在金寨地区,即原属河南商城、固始和原属皖西的六安、霍邱、霍山(今天这些地区大部分在金寨)。金寨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新版《皖西革命史》暨《六安党史一卷》中,从框架结构、内容和逻辑关系上,金寨应该有其特定而具体的内容。

  二

  在我们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学员特别是安徽的学员和学者质疑说:六霍起义与金寨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可能与他们依据的史志资料有关。例如,《安徽党史之1919-1949》记载六霍起义的内容:“11月8日,六安独山镇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涌向独山镇,包围自卫团团部,逼迫敌人释放日前被抓的三区二乡农协秘书何寿全,遂发生武装冲突。9日,六安中心县委发出通告,指令各区县武装暴动响应。12日,成立六安三区革命委员会,分设政治、参谋、财政、总指挥部,总指挥鲍益三(朱亚青),总指挥部党代表方英,组建六安三区游击队。19日,霍山西镇农民起义,成立西镇革命委员会和军事指挥部,组建360余人的游击队。六霍起义后建立红军武装和苏维埃政府,开始形成六霍地区红色武装割据的局面。”这里,在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上,“立足全局写局部”,没有标注与今属地金寨的关系,例如,“霍山西镇农民起义”即是今天的金寨燕子河农民起义。“适当反映县一级的活动”也不完整。〔4〕

  六霍起义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暴动点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其独特特点。金寨地区(原属皖西的六安、霍邱、霍山)是六霍起义的主要区域之一。六霍起义深受商南起义的影响。1929年5月10日,红32师成立的第二天,即与地方党组织在金寨县斑竹园(原属河南商城县)召开联席会议,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即文昌宫十条。其中,第二条就指出,“积极向东发展,和皖西党组织取得联系,支援皖西地区武装起义,建立红32师的东方屏障。”5月18日,在红32师的支援下,六安的南庄畈(今属金寨县)农民暴动爆发。这次暴动与霍山的诸佛庵民团起义、六安的武陟山农民暴动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之后,六安的流波䃥、麻埠、金家寨、莲花山,霍山的西镇,霍邱的白塔畈(今均属金寨县)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暴动,并且建立游击队伍。六霍起义成功之后,皖西苏维埃政权建设日臻完善。1931年5月23日,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向中央报告:“六安六区金家寨、七区麻埠……皆为苏区”,“霍山六区闻家店、四区流波䃥……皆为苏区”,“霍邱一区白塔饭、二区上磊子……皆为苏区”(今均属金寨县)。〔5〕六霍起义胜利后,在六安的流波䃥(今金寨县张冲乡)组建了红33师。因此,金寨是皖西革命根据地重要区域,金家寨曾成为皖西党组织和红军的活动中心。

  三

  关于皖西党组织建设,《皖西革命史》提及“中共皖豫边区两个特支的建立”。〔6〕“两个特支”指的是“中共志成小学特别支部”(今属河南省固始县)和“中共商南特别支部”(今属安徽省金寨县)。

  “一九二四年秋(一说“夏”),霍邱县在苏联学习的蒋光慈回国”(今属金寨县白塔畈镇)。〔7〕发展他的小学老师詹谷堂等人入党。接着,詹谷堂来到河南省商城县甲种农业学校(今属金寨县汤家汇镇),发展李梯云、周维炯、漆德玮、漆禹源、漆海峰、漆叔甫、李声武(又名李圣五)入党,建立党支部。笔架山农校党支部被称为金寨县第一个党组织。1925年3月,詹谷堂回家乡南溪明强小学任教,发展王凤池、曾昭烈等人入党,建立党支部。同年秋,他“把南溪和笔架山两地的党员组成特别支部(即商南特别支部),詹谷堂任支部书记。”之后,河南商城的简家坳支部、斑竹园支部、禅堂支部、太平山支部、漆家店支部(今均属金寨县)相继建立。这些支部的建立与商南特别支部有着密切关系。例如,简家坳支部是由共产党员李声武、漆禹源等人建立的。这些早期党员以及由他们组建支部发展起来的党员,成为商南起义的主要领导力量和主要骨干,为商南起义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对于皖西其他党组织,例如,中共六安特支(1925年秋)、土门店党支部(1926年2月),霍邱县乌龙庙党支部(1926年2月),今金寨地区党组织是比较早的。而且,金寨地区各个党组织的创建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献身于斯。〔8〕

  2018年,安徽金寨干部学院通过安徽省社科基金平台向全国发布了9个“红色文化课题”,申报成功6个。一年来,按期结项比较困难。2019年再次发布9个,只有8人申报,实际没人中标。主要原因是缺少资料尤其是金寨方面的资料不易找到。可见,皖西地方史志编写责任很重。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9〕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鄂豫皖“重要建党基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0万英烈铸两源,金寨英雄儿女用忠诚奉献生动诠释了大别山精神。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0〕可是,“历史的皖西”没有金寨,“皖西的历史”也没有金寨。本是最具亲切感的地方史,却让后人特别是金寨人读起来像学“古文”,看似明白,其实没有看懂,因为《皖西革命史》前半部好像与金寨没有多大关系。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皖西史料的抢救、收集、整理和文献校勘、辨识工作势在必要。

  四

  皖西行政区划不断变更,针对不同时期“版图”,应该有一张当年的行政区划图,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如组织建设、战役战斗等配图。读者可以清楚了解皖西革命发展,皖西历史沿革,帮助读者读懂《皖西革命史》,运用皖西革命史。

  同时,对皖西革命时期一些重要地名进行标注,增强读者地区空间概念。

  《皖西革命史》出版已经30多年了,在“适当反映‘左’、右倾错误的事实”上,〔11〕遵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同时,还要遵循最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对原来的不符合上述文件的部分适时修订。

   

  参阅文献:

  〔1〕《皖西革命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2〕〔3〕〔4〕〔11〕《皖西革命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1987年版,第494—295页。

  〔5〕《金寨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6〕〔7〕〔8〕《皖西革命史》(1919—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7页。

  〔9〕习近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https://news.ifeng.com/c/7q4olGyhj0a

  〔10〕《习近平谈“初心”系列之三: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9/0703/c117092-3121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