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发展理念的新发展。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它要求人类用更为文明的方式对待大自然。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一、我县生态环境现况及绿色发展优势
我县位于大别山主体功能区,是淮河水源涵养区,也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建设试点示范县之一,生态脆弱、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区位特殊、敏感而重要。县内年均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以上的水库两座——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是淮河的主要源头。近年来,国家对金寨县实施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和长防林建设,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据最新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县林业用地44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森林覆盖率74.1%,活立木总蓄积1266万立方米。全县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耕地31936.068公顷;自然保护区11495.05公顷;风景名胜区4089公顷;水源保护区14463公顷,受保护地区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在46.6%以上。全县湿地总面积34764.4公顷,分布在梅山水库湿地区、响洪甸水库湿地区、零星湿地区三个湿地内,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三个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稻田7种湿地类型,其中永久性河流3753.9公顷,洪泛平原湿地178.9公顷,永久性淡水湖14.1公顷,库塘10313.5公顷,运河输水河96.8公顷,水产养殖场15.2公顷,稻田20392.0公顷。
“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出台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定》、《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决定》、《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金寨县乡镇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千万亩森林增长、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开展三城同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创建,先后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以及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3个,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9个,市级生态村75个,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我县生态环境发展的背景条件
长期以来,金寨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2012年6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到金寨调研时,提出了“5+1”扶贫工程,此后,国家各部委、央企、军队以及省市领导相继莅临金寨视察,带来了一系列具体支持金寨发展措施。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县视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定了金寨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金寨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光伏扶贫示范县、金寨先进光伏制造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试验工程等。试点示范创建,为金寨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面临的挑战
1.环境保护资金保障力度不够。“十二五”期间,金寨虽然争取各方、各级环境保护资金,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资金落实到位与成效发挥缺少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加上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补偿标准有限,导致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覆盖仍然滞后,不仅直接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也正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因资金欠缺,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的全方位环境监测能力和综合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滞后,影响了对环境质量状况变化和污染源产生情况的监、管、控效果。
2.水污染减排难度较大。“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污染物减排的要求更严。目前由于金寨工业基础薄弱,COD、氨氮等水污染排放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减排空间有限,减排难度加大,减排后劲挖掘困难。同时由于居民生活分散、旅游人口增加、环保设施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原因,减排任务更加艰巨。2019年降水减少导致河流水位下降,进一步加重了水质的恶化。
3.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十三五”是我省和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快速推进的时期,需要源头地区更大更稳的环境容量作为支撑,但对照Ⅱ类水质标准,两库部分指标、部分时段和部分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富营养化趋势遏制难度加大。加上,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涉气污染逐渐加剧;农村大面积秸秆禁烧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传统生物质燃烧等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同时,由于受资金不足及配套约束,大气污染治理、企业清洁生产、新型能源利用等项目进度较慢,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与改善的压力持续增大。
4.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治理困难仍然较多。金寨境内山岭纵横,坡降水急,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人口增长和开发活动的增多,人为水土流失呈现出加重的趋势,梅响两库流域已成为安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在破坏土地资源的同时,还携带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和化肥进入江河湖库,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土壤更加贫瘠,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大,水土流失导致进入水体的各类化学污染物质、重金属物质也更多,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威胁和降低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解决方案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物减排体系,构建绿色能源规划,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加大电动车等新能源车的推广力度,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在公交和政府机关率先使用,鼓励个人购买使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逐步提高对高排放汽车限行措施。
3.调整产业布局。建议县委、县政府严把招商引资的大关,新建项目按照产业分类进入相应园区,现有园区外的重点工业企业应逐步迁入工业园,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腾出园区外的工业用地用于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深化污染治理,对水泥、石化等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提高治理水平。开展烟气脱硝、工业烟粉尘以及汽车制造、家具、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工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达标排放。此外,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很大因素是PM10超标,主要原因是建筑等扬尘污染严重。在加强建筑市场综合整治,开展污染行业对粉尘、扬尘等污染物实施专项治理。
4.针对水域的不同情况全方位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对整个区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在县城开发区工业发展建设中首要考虑水体污染的问题,预计出现水体污染的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生活污废水、工业废水等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并且杜绝随意排放,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加强水污染处理、净化工作,同种类型污染水集中处理,管理、治理起来比较方便。已被污染的水体要加强计划整治。
5.加强环保综合执法监管力度。划定水生态红线和环保“高压线”,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要严肃追责,终身追责。同时“增厚度”,建立环境保护共治格局。除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重拳打击外,还要探索建立水污染治理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更要建制度,健全环境保护决策体系。完善多层级、多部门的长效决策机制;完善环境违法追责机制,建立责任体系及问责制度;强化环境保护政务公开制度。
金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遇,也有挑战,有优势,也有劣势,但绿色发展道路不可逆转,对于生态资源丰富的金寨,完全可以发挥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实现绿色脱贫、绿色振兴和绿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