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交界处,是山区、老区、库区三区叠加,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属于贫困县。从2018年开始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工程前期先进行试点,然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计划到2021年每个村至少配备一名能人。总目标就是通过能人带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一、能人回归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对照乡村需求找能人
从需求侧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直到今天,大国小农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基本农情,事实证明,依靠小农户单打独斗,很难把一方产业做大做强,所以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即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这类组织,把小农户组织起来,实现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然后把农民办不好办不了的加工环节、营销环节、品牌塑造环节等给承担起来,打通产、加、销,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实现这些得有个前提——有人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闯,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产业发展带头人。因此回归能人应该是产业发展带头人,那么产业发展带头人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具备精英意识,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永不服输。第二,要有企业家的能力,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创新发展,能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第三,要有创业致富的条件,有资金积累、有人脉资源、有市场渠道。第四,要有带领村民致富的意愿。有情怀,敢担当,愿意把责任扛在肩上。第五,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能人,也要是好人。
对照这些条件,金寨县自2018年开始组织摸底调查,建立了外出能人信息库,共收录外出能人224名。找到能人之后,接下来就是引进能人,留住能人,让能人发挥作用。金寨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二)用发展前景吸引能人
能人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至于往哪儿流,他要进行利益考量,发展前景如何,资源禀赋怎么样等等。能人回归工程要让能人回到农村,那农村的发展前景和资源禀赋到底怎么样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要实现农业的全面升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聚焦农民,要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聚焦农村,要实现农村的全面进步,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党中央掷地有声的政策宣示,其中必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能人回乡创业是正当其时,而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个性化农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所以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金寨县这几年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积极挖掘本地资源,发展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产业。例如在茶叶方面,努力打造“六安瓜片”核心主产区。在中草药方面,推广种植灵芝、石斛、天麻等,打造西山药库。在特色养殖业方面,积极发掘培育本地独有品种,扩大养殖规模。这些努力正在让金寨当地的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方向阔步迈进,展现出勃勃生机。
农村除了特色产业之外,还有新产业新业态。现在乡村休闲旅游,可以说是商机无限,前景广阔。这几年,金寨县深挖旅游资源,举办各种旅游文化节,致力于打造融山、水、乡愁、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仅2019年,金寨就接待旅客1250万人次,创收46个亿。下一步规划打造全域旅游。除了乡村旅游之外,还有一个产业也是方兴未艾——农村电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电商高度重视,扶持政策不断加码,农村电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寨县抢抓机遇,搭上了早班车,成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发展成效显著,未来的目标是打造农村电商大县强县。
总之,这些年金寨县乘着大好的发展形势,抢抓机遇,深挖资源,使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展现出诱人的前景,让能人看得见机遇,干得了事业,从而吸引他们回乡创业。
(三)用浓浓乡情打动能人
能人回归既是基于理性的利益计算,也是基于情感上的“家乡情结”。在每一个外出打拼者的心里,总有一段关于离别的辛酸记忆。在外打拼,割舍不断的是思乡之情。外出能人也是一样,走得再远,发展得再好,对家乡的眷恋是割舍不断的,所谓“树高万丈,落叶归根”,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这种乡土情结根深蒂固。所以乡情是促使能人回归的重要因素。金寨县很重视乡情的纽带作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大力宣传外出能人回报桑梓、反哺家乡的典型事迹,营造回乡创业的浓厚氛围。同时,建立外出能人情感沟通联络机制,比如主动走访能人在外企业,建立外出能人通讯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每逢节假日,利用能人返乡之机,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等,用浓浓乡情温暖能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被牵挂、被需要,唤醒他们对家乡的责任,同时主动对接家乡建设项目,宣传家乡优惠政策和产业优势等,激发他们回乡创业的热情。
(四)用优越环境支持能人
人流、物流、资金流,都是流向营商环境的高地。这几年,金寨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优化环境。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为了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金寨县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率先完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两中心一站点”建设任务,实现电商服务和物流服务的全覆盖。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修建了直达域内各景点的旅游快速通道。而且针对厕所脏乱差的问题,依托农村改厕工程,在公路沿线、景区修建旅游厕所。在项目资金方面,设立“回归能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能人开展大棚厂房、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金融服务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在税收优惠方面,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此外,还建立回归能人联系帮扶制度,确定一名县领导和一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多对一”帮扶回归能人,然后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定期召开回归能人和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帮助回归能人协调矛盾、解决困难。以上这些努力优化了发展环境,减少了能人的后顾之忧,让能人不仅回得来,还能留得住,发展得好。
(五)用政策待遇激励能人
在政治待遇方面,是党员的回归能人,让其担任所在村名誉书记,同时挂任所在乡镇党委委员,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对于不是党员的能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可以作为后备干部,优先培养。在经济待遇方面,除了工资待遇外,每年给予20万元办公经费支持。对考核优秀的,可以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净增长部分拿出30%比例进行奖励。在荣誉激励方面,对于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回归能人优先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对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回归能人,优先纳入各类奖励表彰。考核不合格的则面临淘汰。通过给予这些政策待遇,激励能人认真履职,努力创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上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引进能人、留住能人、发展能人的作用。前期因为是试点阶段,步子迈得比较小,2018年第一年,只确定了四个试点村,引进了4位能人。后面逐年扩大,规划到2021年每个村至少配备一名带头能人。以上是金寨能人回归工程的主要措施。
二、能人回归工程的成效
(一)能人回归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能人回归最明显的成效就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金寨县果子园乡白纸棚村的回归能人童维新,就很有代表性。他回乡之后,聚焦产业发展,干出了一番事业。
在特色养殖业方面,创办养鸡厂,成功挖掘出了金寨特有的黑鸡品种——山泉黑鸡,然后以鸡厂为核心,成立了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采用鸡厂+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鸡厂培育鸡苗,然后把鸡苗发给农户,同时提供饲料和技术指导,鸡成年之后再以市场价回收。如今,在合作社带动下,周边村及邻近乡镇1500多家农户都在发展生态黑鸡养殖,其中涌现了一批养殖大户,有的光养鸡一项年收入就达10来万。
合作社回收了成年鸡之后,销路也是问题,为了解决销路问题,童维新又成立了一家电商企业——“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既在线上推广销售,又在线下开设直销中心,从而逐渐打开了市场,现在山泉黑鸡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贵一只能买到598元。后来为了增加电商平台和直销中心的销售品种,又联合了全县76家种养合作社和基地,最终形成了“电子商务+线下直销中心+合作社基地”的产销模式。既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电商发展。
除此之外,童维新还创办了大别山石沁泉水有限公司。说起来这跟养鸡也密切相关,当年为了打开市场,童维新满怀信心来到北京推销他的山泉黑鸡,当时客户就提出要先尝一尝,于是找个大厨炖鸡汤,结果就出问题了,当时不管怎么炖就是炖不出童维新在家里炖的那个味道。什么原因呢?后来发现是水的问题。用城里的自来水炖的鸡跟用金寨的山泉水炖的鸡,味道有天壤之别。这给了童维新灵感,后来就把白纸棚村的水送去检测,发现这个水,不仅水质优良,而且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锶的含量特别高,于是就建了水厂。水厂也不是他一人受益,他所在的白纸棚村通过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入股水厂,当年集体经济分红就达7万多元。随着销路打开,水厂效益越来越好,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在特色种植业方面,童维新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了800亩的生态茶叶种植园,此外,还有黄金梨种植园。在黄金梨种植园里面还套种中草药。今年都开始见效益了。
由于成绩突出,童维新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十佳农民”。
除了童维新之外,还有其它村的回归能人,例如桂花村的李德全、楼房村的周其松、斑竹园村林涛等,他们回乡之后,主动担当“引路人”,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推广致富技术,使得所在乡村的面貌发生了迅速的变化。
(二)能人回归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贫困村有个共同的特点,集体组织软弱涣散,缺少凝聚力。金寨县实施能人回归工程,除了发展产业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事实证明确实有效。
以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为例,如今的桂花村村民团结在村两委周围,聚焦茶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然而几年前,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那时桂花村集体经济弱小,茶产业没组织,没规模,以小茶园为主,各家各户单打独斗,都是支着小灶炒茶,炒出来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卖不起价格,销路也不好,村民们只能守着茶山发愁。这种情况在能人回归工程启动之后迎来了转机,2018年5月桂花村书记郭明会带着卖不出去的茶叶,长途跋涉,找到了在广州办厂的李德全。看着手里成色差、没香味、卖不出去的茶叶,李德全沉默半晌,最终答应了郭明会,回乡创业。
李德全回乡之后,与村两委一班人制定了《桂花村2018—2021年经济发展规划》,决定打破以往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首先是把一家一户的小茶园联合起来建成茶叶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组织化,然后在标准化方面,成立“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如今桂花村连片的茶叶基地环绕着村庄,规模效应正在显现,而村民现在十有八九都是炒茶能手,生产的茶叶,质量显著提升。如今上好的春茶刚炒出来,就能收到来自各地的订单,茶叶再也不愁销路,价格也上去了。抱团发展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壮大,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大家就体会到了集体发展的好处,参与集体事业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以往村里通知开会,村民都找借口不参加,但如今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都愿意为集体的事情建言献策,村集体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李德全除了负责发展产业之外,还承担着培养年轻村干部的责任。两年前,桂花村27岁的村级后备干部明开臣刚一入职,就跟着李德全学习。在李德全的倾囊相授下,明开臣迅速成长。去年,他“接力”成功,顺利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领头雁有了,集体经济发展了,年轻的后备干部补充进来了,乡村的面貌就会大不一样。事实证明,有能人带动的村跟没有能人带动的村相比,面貌是大不相同的。有能人带动的村,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集体组织充满活力、基层治理也是和谐有序。
(三)能人回归助力乡村人才集聚
第一,有助于增强农村人才承载能力。能人回乡发展产业,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那么更多的人就可以在本地就业,客观上起到了留住人才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金寨仅电商一项,就带动就业1.1万人。
第二,有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能人回归之后,他们创办的公司、产业基地同时也发挥着技能培训的作用。例如:桂花村的“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就是金寨县的茶叶制作技能培训基地。还有三家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是金寨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训基地。所以能人回乡创业不仅能够带动就业,还有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第三,有助于提升农村引才能力。能人回归带动产业发展之后,农村就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包括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等,因此对域外人才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例如,童维新的“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吸引了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前来就业实习,此外,回归能人本身也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果子园乡的金诗浩、蔡家胜、李升富等能人就是在童维新的影响下回乡创业的。
以上是能人回归工程的三个显著成效。虽然能人回归工程试点时间才两年多,但是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带动效应。能人回归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组织活力,促进人才集聚,此外,能人发展产业的同时也改善了乡村的环境,文明了乡风等等,这些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高度契合,可以说能人回归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三、能人回归工程的实践思考
能人回归工程是一项崭新的实践,在试点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
(一)在能人的引进方面
第一,选择能人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宽。在前期试点过程中,能人其实是有地域限制的,针对的是本地外出的能人,而外来创业者和本土创业者则没有纳入这一工程。而且具体执行时,有的村习惯性地把工作重点放在所谓的“老板”身上。这样一来,找能人就变成了找本地外出当老板的人,这样就大大缩小了能人的范围。其实从解决农村人才问题这个角度来看,完全不必拘泥于地域和身份,例如就在农村,本地的种养能手、退役的士官、乡村的干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等等,这些群体中就有大量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人,完全可以纳入到能人回归工程中来,而且对于外来创业者,带动效果好的,也可以比照回归能人的政策待遇来执行,这样才能更好发挥能人回归工程的作用。
选择能人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试点过程中由于能人的标准比较模糊,不同试点村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引进能人的质量,部分能人能力素质无法满足发展要求,到岗之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所以在能人标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这样可以更好的确保回归能人具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在能人的发展方面
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现象突出,创新不足。能人回乡创业,在发展方向和领域选择上重复率很高。例如第一批引进的四名能人,李德全发展茶产业,童维新也在发展茶产业。童维新发展电商,李德全也发展电商。林涛发展乡村旅游,周其松也发展乡村旅游。这就是同质化现象。同质化现象不利于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那么怎么破解这一问题?我们调研中有一个案例,非常有启发意义,金寨县除了“六安瓜片”之外,还有一个茶叶品牌叫“沐芽”,它是金寨县桃岭乡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独创的品牌,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曾质疑,你抛开知名的“六安瓜片”的牌子不用,另起炉灶,创立一个崭新的品牌,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吗?能打开销路吗?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现在它的沐芽产品不是担心卖不出去,而是担心不够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合作社书记陈先志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农民缺什么,缺钱;市场缺什么,缺高质量的产品。把农民团结起来,以质量为核心,生产高端化、差异化产品,不愁没市场,不愁没钱挣。这个例子提示我们,能人回乡创业要拓宽思路,敢闯敢试,走一条以质量为核心高端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那怎么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的发展呢?就是要打破常规,走创新发展之路。举个例子,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茶叶就是摘下来,炒一炒,然后泡着喝,泡完渣滓就倒掉了。但是金寨县有个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它们掌握了一种植物萃取技术,打造出了即溶茶叶系列品——三融即溶茶,这种茶就像婴儿奶粉一样,只需用热水冲一下,就能喝,不仅快捷方便,而且对于味道口感的掌控也更加精准。另外还有灵芝,通常我们见的最多的产品就是灵芝孢子粉,现在有人也创新了,对灵芝加工提炼之后,制作成胶囊,一粒胶囊最低的价格都能卖到五十块钱。这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鲜活事例,能人回乡创业也是一样,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局面,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在能人的管理方面
在能人管理方面,我们有两句话:既要有足够的底气,又要有足够的底线。首先在底气方面,这几年金寨县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挖掘优势,农村的软硬件条件进步了不少,对能人的吸引力不断加强。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对能人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有底气。但是当前在能人管理上,某些方面还存在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能人回归之前大部分都是在外创业,即使回来了,外面的事业也要兼顾。如果管理缺乏灵活性,既会让已经回来的能人感到束缚,又会让没有回来的能人对回归多一份顾虑。其实有的地方,已经有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了,例如有个概念叫做柔性管理。即在特殊高端人才管理过程中,赋予他们更大的自由权。既可专职,也可兼职;既可长期服务,又可短期挂职。放管结合,突出灵活性。这种管理机制值得能人回归工程借鉴,对能人灵活管理,充分赋权,从而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
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要有足够的底线。灵活管理,充分赋权,不等于放任自流。能人回乡创业,有几条原则底线不能触碰:第一,耕地红线。能人回归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要支持,要鼓励,但是有个前提,不能把耕地破坏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减弱了。第二,生态红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能人回乡创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转变思路,让生态环境变成生产力,让常青树变成摇钱树。第三,农民利益红线。能人回归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享有?答案不能有丝毫的含糊。能人回归工程引进能人,是让他们提升农民、富裕农民,而不是让他们挤出农民、剥夺农民。以上是三条不能触碰的红线。那么怎么确保这些红线被守住?就是要坚决把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对于回乡能人,最接近他们的就是村级党组织,因此,必须把村级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村级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们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能人回乡工程的最大受益者。
讲到这里,关于能人回归工程的实践思考,我们归纳了四句话:做好配套服务,创优发展环境,打造营商高地,是能人回归工程的前提;扩大引才范围,完善引才标准,确保能人质量,是能人回归工程的关键;依靠科技创新,生产高端产品,带动产业崛起,是能人回归工程的重点;坚持党建引领,适度灵活管理,守住原则底线,是能人回归工程的保证。这四句话也可以看作是能人回归工程前期试点过程中摸索出的一点经验。
总之,能人回归工程是一项崭新的实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只要脚踏实地,心系人民,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最终,一定能够闯出一条道路,助力乡村实现伟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