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寨好人馆”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0-12-18
点击:

摘要: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国家大力重视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金寨县委、县政府响应号召组织打造了金寨好人馆,并成为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基地。该馆的建设使用为弘扬文明城市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但在现场教学中也凸显出部分问题。本文从金寨好人馆概况、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建议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期望为打造更完善的金寨好人馆贡献力量。

关键词:金寨好人馆   现场教学   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然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却落后于物质提升速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各级部门也加大力度共创文明中国。在此背景下,金寨县委、县政府本着资源优化、生态建设的理念,组织打造了金寨好人馆。希望通过展示金寨好人的模范风采,引领新时代建设者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0年11月,金寨好人馆正式挂牌成为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并于1214日迎来了首批学员。在前期调研及现场教学中,发现该教学基地存在的部分问题,亟需整改。特提出部分建议,以供参考。

一、金寨好人馆概况

金寨好人馆位于安徽省金寨县中央城区桂花公园东南角。在桂花公园建设初期,本块区域是规划为湿地公园配合茶室,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自2019年起,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号召,大力推进金寨县文明城市建设的脚步,本着资源优化、生态建设的理念,在原有茶室的基础上整改修建,组织打造了金寨好人馆。展馆整体为一幢800平方米的圆形建筑,建设在湿地公园内围。馆内包括序厅、好人模范厅、志愿服务厅、红色家风馆等部分,其中重点展示的好人模范厅部分,又细分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五大部分。

二、关于“金寨好人馆”现场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1.馆内空间不足,容纳能力有限。金寨好人馆整体呈圆形构造,学员出口与入口为同一地点,馆内通道狭窄幽长。现场教学时难以保持队伍规整,在部分展区停留介绍模范事迹时,展位容纳不了整班学员,部分学员不得不前往其它展区,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2.前期调研不足,模范事迹有误。好人模范厅五个部分一共呈现了46位好人模范的英雄事迹,在每个部分重点突出1-2位人物,其中两位以模拟情景的形式展现,能够突出重点。但部分模范事迹的内容细节与真实情况不符,比如在助人为乐篇展示的周火生老人,根据纪录片报道,截至2018年底周老个人捐资已超60万,但展板内容记录的是“截至2019年本人捐款近40万”;余晓冬2010年体检是肺部检查出问题,并非展板上所说的“肝部肿瘤”;孝老爱亲篇潘国秀是2016年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展区还有相关证书照片,个人简介上却写着“2019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诸如此类错误一是由于前期调研不充分,二是后期编辑审核不细致。

3.配套设施不足,周边规划欠缺。在好人馆的旁边有一个小型停车场,但自动收费系统经常出现问题,导致车辆进出困难,附近也没有可供大型车辆停靠的停车位。好人馆处于桂花公园东南角,周边区域原本规划为湿地公园,但由于缺乏管理,杂草丛生,时常可见生活垃圾,与文明城市建设理念严重不符。

三、关于提高“金寨好人馆”教学效果的建议

1.加强部门沟通,做好统筹协调。金寨好人馆建于桂花公园内,馆内馆外负责的部门不同。需要县文明实践中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住建局等多部门加强沟通,共同营造优良的环境。比如,馆内环境的整治主要靠实践中心,而馆外的湿地公园就需要城管部门维护,对于馆内外的条件升级(包括停车场的规划、指示牌安装等)又需要住建部门的配合。多方协作,才能真正打造一道文明城市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2.提高重视程度,注重工作细节。金寨好人馆不仅是面向金寨人民,作为党校教学基地,他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泛,包括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作为展示我县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馆内布展,尤其是内容呈现方面,要做细做精。呈现出来的人物事迹,应该经过多方调研考证,及时更改错误信息。针对现场教学流动性过大的问题,可以在馆内放置一些小马扎,将教学环节设置成参观了解和教学点评两部分,负责进行现场教学的老师也要坚持实地调查,随时了解模范人物的生活动态,争取常讲常新,讲好金寨故事,传播文明理念。

3.加大宣传力度,践行文明理念。建议在公园周围、县文明网等线上线下平台,多放一些展示金寨好人馆的信息。学习中国好人馆的先进做法,在县文明网打造金寨好人馆3D内部视图,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另外,在好人馆的现场教学后,也可以选取一到两个模范人物进行人物访谈,然后针对他们的事迹开展相关体验活动,真正将文明理念践行于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