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地域单位和居民生活共同体的构成空间,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缩影。
当前,金寨县正处于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机遇期,为了充分发挥县委坚强领导的优势,激发县直单位各个主体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促进社区居民自觉建设美好社区,我们对金寨县金江西苑、阅山悦府、学府春天等多5个小区居民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小区物业、党员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与我县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访谈,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1. 在基层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清
在社区物资筹备、社区人员培训方面,基层政府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但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政府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常常因为适度参与原则把握不足,使得社区的自治功能受到压制,这样不仅加重了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趋势,也使得社会基层组织、公益性自治团体的自主参与意识受到了限制。
2. 基层社区主体参与意识不足、积极性缺失
通过走访调查,在各个小区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社区更多地沦为老年人的“舞台”,中青年群体很少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社区中青年群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居民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渠道和沟通渠道。在社区服务工作中更多的是依靠物业、包保人员来进行卫生清洁、疫情防控、电车上牌等事务性工作,这在诸多繁琐的小区事务中显得捉襟见肘。
3. 基层社区自主自治能力不足
我县基层社区在“党建引领”“智慧社区”等方面发力不足,传统的管理思维依旧固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未被完全摒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面临着多样化的需求和多层次的需要,这需要在社区之中充分整合资源,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在小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中提供更多便利。
4. 居民的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不强,社区议事和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有更多的需求以及矛盾冲突需要解决,仅仅依靠物业和居委会的力量不足;我县在社区中缺乏业主委员会,有的虽然有,但也名存实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社区通过集体议事的方式解决自身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不足,邻里之间诸多问题需要行政手段的介入,而政府派出的机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我县基层社区治理的路径
1.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属性。
我县政府应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减少对社区组织的过度干预。政府在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卫生清理、电车上牌等各种走访过程中,应充分激发社区组织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自荐、推荐、招录等方式建立“楼长责任制”等方式,以适当的经济、政策等手段激励相关负责人用心干事,以此来增强社区组织自治的内生动力,增强小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社会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例如:教育领域,可以适当增加我县中学数量、提升升学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证职业教育在就业、教育等方面平等的参与的权利,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待遇;积极完善5+2“课后延时服务政策,既省去家长接送孩子、辅导孩子的麻烦,也为教师辅导孩子提供充足政策激励;可以扩建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和场所,面向全县提供普惠、均等的文化服务;可以通过文化符号和红色故事,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并符合现代特点的新型乡村和新型城市,在基础设施等方面打造”城市名片。在医疗领域,应当继续实施医疗领域改革,降低医疗成本,简化中医院和县医院等医疗报销流程等。
2.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拓展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社会组织是政府和社会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群众在沟通、协调、参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进居民对于政府政策的理解、增强政府社会治理的合法性。要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公共组织等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整个社会的自主性,重新理解和定位政府社会治理职能。为此,要做到:第一,充分肯定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重要性,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二,通过制度建设,改变我县在社会治理中现实存在的社会组织依附、从属于政府组织的局面,保证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同时,政府不要依靠行政权力而是通过法律手段来监督和完善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第三,加强对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社会组织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第四,给予社会组织充分支持,通过媒体、客户端等方式帮助其获得群众认同,并通过相应政策引导其发展成长。
3.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建设
首先,可以在传统单位包保各个小区基础之上,将党员干部纳入基层网格治理中,以“党建+网格员”形式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党员干部或网格员定期对群众搜集一些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如就业、上学、医疗报销等。
其次,可以发挥“党建+文化”工作,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热情,如开展:社区图书室、社区食堂、社区文化节、社区活动等,整合社区资源,促进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再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运用“枫桥经验”的智慧,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第一,可以招录更多社区工作者,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保障社会治理环境,实现社会治理良性运作。第二,县政府负有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保障社区正常运行,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是政府的责任担当。政府可以每年拿出一定的预算和支出来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增多,政府可以授权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如社会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在政策解读、法律援助、就业培训、矛盾纠纷等方面给予群众多样化的帮助。
最后,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号,社区党委牵头成立共建共享委员会,促进单位成员沟通,推动社区发展。
4. 提升社区自主自治能力
首先,支持我县社区构建多方参与的常态化议事平台,提升社区治理的协商化程度。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处理红白喜事、开发社区项目还是处理矛盾冲突,均需要通过社区议事平台吸收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各方的需求和意见。
其次,制定社区规约,推进由规则主导的社区治理。支持居民通过社区议事平台,对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各种事物,如兴建社区食堂、社区剧院、社区养老、社区娱乐场所等等项目进行民主协商,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切实将民主协商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