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寨旅游电商特色小镇2019年3月经省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是安徽省第二批特色小镇,位于天堂寨镇区规划新区,前畈河两岸,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面积0.57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旅游电商。小镇规划选址严格按照功能区政策要求规划布局,与天堂寨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相衔接。在功能布局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心一廊三区一园”,形成游在景区、购在线上、吃在农家、住在民宿的全链条的旅游消费新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
一、建设进展及成效
1.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天堂寨旅游电商小镇自创建投入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14亿元,截至2018年底完成投资3.73亿元,主要用于特色小镇功能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其中政府投资项目7个,完成投资0.75亿元;社会投资项目5个,完成投资2.98亿元。
小镇获批后,2019年已经实施的主要项目有18个,完成投资0.35亿元。主要有生态河堤和筑梦桥970万元、生态停车场A区项目290万元、蓄水坝380万元、沿河路改造和强电入地660万元以及集镇自来水厂升级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以上项目的实施为特色小镇滨水景观长廊和小镇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0年度完成基础建设投资0.96亿元。主要是生态停车场项目B区300万元、大别山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2000万元、幸福桥及道路连接线800万元、同心大桥259万元、下畈大桥800万元、特色小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860万元项目、特色小镇至景区道路拓宽工程2600万元等项目。
2021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0.102亿元,主要用于特色小镇农特产品扶贫加工车间项目,同心大道亮化改造工程以及特色小镇基础设施补缺补差、环境治理提升等。
特色小镇专项资金2000万元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小镇会客厅建设、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提升和环境治理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项目是“一路三桥”,即特色小镇至景区道路拓宽和前畈河上的振兴大桥、幸福桥和同心桥。“一路”的建成彻底解决了特色小镇至天堂寨风景区多年来的交通瓶颈问题,7米宽路面扩宽至18米宽双向四车道,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到镇区,为特色小镇的发展集聚人气。“三桥”的实施代表着天堂寨集镇以及特色小镇核心建设区吹响了东扩的号角,将集镇建设发展格局基本打开,有利于集镇建成区未来的发展,有利于特色小镇核心建设区更好地规划建设,从而更好的吸引项目投资。
2.突出品牌营造,激发产业活力发展。
天堂寨镇政府从2015年就开始定期对各个宾馆、饭店、旅行社、土特产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电商相关培训,重点培训一批留得住、实用型本土电商人才,扶持一批特色优势企业,鼓励其利用电商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进一步起到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并按照“互联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思路,充分利用绿色资源、红色资源等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整合相关商户企业,重点扶持推介一批特色网销产品及企业,从而推动全镇电商发展。先后培育出中国长寿品牌“山恋寨”、地方茶叶代表“黄奶奶手工茶”“俏俏果”系列土特产、“八湾堂”精品民宿、“天堂寨吊锅”传统美食等许多优秀的电商品牌。
小镇现有旅游休闲、旅游电商和旅游商品经营户230余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加工和销售农户自产的黑毛猪、腊肉、香肠、土鸡、红豆腐、瓜蒌籽等特色农副产品,直接和间接带动本地以及周边贫困人口生产发展近万人。据统计,2019年完成农特产品和旅游服务线上销售6250万元;2020年,俏俏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的“俏俏果”手剥山核桃、红薯干等土特农产品通过抖音战“疫”助农等直播平台和活动宣传带货,仅2月下旬至6月上旬网络销售额达到2300余万元。
天堂寨旅游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参加直播电商培训交流活动,全年全镇有200多人参加抖音短视频直播培训,已培育粉丝万级别网红10人,千级别30人,带动电商直播全镇20家。2021年4月选派3人参加北京首届直播销售员培训,并获得了国家级直播销售员证。通过培训,天堂寨镇的电商直播水平大大提升,积极促进了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天堂寨电商服务中心将全方位挖掘素材,以镇直播电商服务中心为场地,利用养心天堂寨等抖音号,发布宣传视频,通过中宣部及省市媒体机构直播助农、金寨百名主播齐助农直播活动,积极开展百余场次直播带货,销售额共计300万元以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拓宽了农村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了群众就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2021年,天堂寨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游客大幅减少,收入大幅下降。景区入园人数37万人、旅游人次140.6万人次(同比下降12%),门票收入1900万元(同比增长42%),带动就业3000人,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同比下降35%)。特色小镇主要是依托旅游发展带动电商产业发展,2021年上半年旅游电商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174万元,特色产业产值(营业收入、销售额)4417万元,其中特色产业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117万元(其中规上企业收入2786万元),实现税收387万元。
3.突出文化宣传,推进文旅小镇建设。
天堂寨旅游电商小镇紧邻天堂寨国家5A级风景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电商小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庆祝建党100周年万人挺进大别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丹青中国》红色文化之旅书画艺术名家走进大别山”、“安徽天堂寨第十届天贶民俗文化旅游节”、“长三角自驾游一体化大别山首届自驾车友节”和“全国机车文化旅游节”。“忆往昔峥嵘岁月,赏大别山秀丽风景研学实践”“大别山首届年货节”等大型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打造了著名旅游目的地、挖掘了民俗特色、彰显了文化底蕴,加深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使大别山原生态民歌文化“挣颈红”“丝弦锣鼓”和“大鼓书”等得以传承和发展。
4.突出环境治理,推进生态小镇建设。
以开展生态文明六大行动和全域环境整治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周边及沿线主要干道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特色小镇生态环境,完善和提升小镇的接待能力和水平。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经常性地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品牌推介力度还需加强。天堂寨作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还需加强。景区在游客数量、市场人气、知名度等方面与国内知名5A级风景区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对特色小镇带动发展的影响力还显不够。
二是基础设施需完善。天堂寨地处山区, 虽然在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后,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旅游和电商产业发展迅速,但距高速下道口较远,交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品牌建设需提升。由于分散经营和投入不足,大部分电商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没有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这使得在网上认知度太低,品牌建设急需提升。
四是电商人才需培养。农村留守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电商发展认知度差,利用手机等网络技术掌握生疏,对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推广产生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天堂寨旅游业空前低迷,虽然县政府开展各类旅游促销活动吸引游客,但天堂寨旅游、餐饮和住宿等电商龙头企业依然入不敷出。
三、意见建议
按照省市县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借鉴其他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镇情、放大优势,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有产业支撑、有生态品质、有文化内涵、有功能配套的特色小镇。
一是吃透政策,超前谋划布局。结合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高标准、高起点优化旅游电商小镇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明确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防止“千篇一律”、低水平重复建设。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改善交通和环境等基础设施。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行为,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立足绿色原生态资源,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引领区域旅游产业升级,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二是找准定位,分类发展产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旅游带动、产业融合、旅游新业态创新等,科学谋划布局产业发展项目,融自然景观、古寨文化、红军文化、休闲养生及生态农业观光游于一体,建设“绿色天堂寨、生态天堂寨、休闲天堂寨、文化天堂寨、健康养生天堂寨”。发挥本地农特产品优势,推介发展本地品牌,深化“黄奶奶手工茶”“天堂寨吊锅”“八湾堂”等电商品牌的影响力。持续培训本地电商主播、联合行业知名主播,培育本地电商人才,扩大电商在经济社会的影响力。
三是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地区。发挥大天堂寨片区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优势,以休闲避暑和红色文化为发展核心,配套相关康体疗养、红色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和项目。融合周边乡镇的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从观光、休闲、生态,到体验、康养等多层次、立体式的产品供给。做大做强天堂寨主导产业,带动周边村镇发展,成为金寨全域旅游的优先发展区和红色5A级景区的重要响应区,进而引领整个大别山地区旅游产业升级。
四是提高品质,优化服务质量。结合本地资源,依托旅游电商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农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民俗文化的体验式旅游,与周边景点及县城的红色文化、乡旅特色、体育运动等形成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服务好企业。规范市场经营环境,严格执法,打击各类损害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企业营商环境投诉及跟踪处理机制,受理企业的合理诉求,并及时处理反馈;重大项目实行个性化服务、驻企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好游客。邀请专业人员,定期为酒店、特产店、民宿等从业者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吸引顾客成为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