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独具特色、无比珍贵的资源,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在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饱含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近几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抓红色文化研究、抓窗口平台建设、抓红色基因传承、抓红色产品开发、抓红色旅游提升,力保老区的红色更深、传播更广、影响更大。作为一名出生在老区、成长在老区、工作在老区的共产党员,在多年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区红色文化在不断被开发、保护、利用,也在不断转化为时代营养、旅游品牌、经济支柱、发展支撑。但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发现金寨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仍然有一些短板。主要表现为:缺乏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涉旅企业红色氛围不浓厚、红绿资源的结合与开发不足、缺少纪念性文创产品。现就以上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打响金寨特色品牌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视察金寨时的殷殷嘱托,坚持把“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列为“七个示范”之首,保护红色资源,推深红色研究,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金寨“红”的底色愈加鲜明。
那么,如何将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气”更快速更高效更集中地转化为带领老区人民致富的“财气”呢?金寨有哪些吸引游客、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特色产品呢?到什么地方可以购买到具有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或者特色美食呢?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是亟待开发的一环,它承载着所属地域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息,具有文化遗产的发挥功能。创造并打响地理标志特色产品的文化品牌有助于塑造产品的生命力,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识。
除了全国闻名的六安瓜片,金寨还有很多独具特色且意蕴深刻的“品牌”,最常见如老班长红烧肉,不仅是一道可口的菜品,而且背后有着一位老红军忠于革命、忠于事业的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我们会向参观学习者介绍:这是毛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习近平总书记来金寨视察时也曾品尝过这道菜并且称赞它肥而不腻。那么游客在哪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老班长红烧肉?哪里可以买到老班长红烧肉,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和这份美味的红烧肉带回家分享给亲朋好友呢?再如金秋八月盛开的桂花,它是金寨的县树,从这里也诞生了一支流传至今的经典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游客可以看到很多桂花树、很多与桂花有关的展陈介绍,但是能够购买作为纪念的桂花类产品却少之又少。还有金寨的特产板栗、金丝皇菊以及特色农产品腊肉、养生挂面等等,不是产品没有“销路”,反而购买者没有“门路”。
为此,可以聚焦金寨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有机结合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当代的市场时尚元素,建立地标性的特色产品集中销售场所,通过特色产品增进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还能够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增加老区的经济收入。消费者在购买精致的特色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外,更多追求的是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在销售特色产品的同时,也要发掘好、讲述好、传播好特色产品背后的故事,使特色产品成为特色口碑品牌、成为老区人民与消费者之间直接的情感纽带,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重复购买率。同时也可以打造线上销售平台,增加购买率和回头客。
二、加强涉旅企业合作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县的旅行社、住宿行业、餐饮行业等涉旅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涉旅企业虽然享受到了红色旅游的“红利”,在向外来参观者传播红色文化、造浓红色氛围上的作用发挥不足。如城镇的许多酒店和全国各地的酒店一样,只注重给顾客提供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和安全美味的餐饮,而并不注重增加其红色元素、传播老区红色文化。许多乡镇的涉旅企业如邢湾民宿、美美达电子商务公司旅游电商、斑竹园红色素质教育基地等负责人都表示,红色氛围不够浓厚、红色元素注入不足也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瓶颈,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整体性规划和相应的专业型人才,难以将红色这个鲜明的底色融入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摆脱同质化竞争。
为此,建议加强红色旅游主管部门、党性教育基地及红色文化研究协会与涉旅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强化创意运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与知名旅游企业共同开发并充分汇入红色元素;对县域“红绿蓝”资源整体策划和运营,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水平和旅游精品线路质量,让我县的红色氛围更加浓厚。在此基础上,丰富红色旅游形式和内容,如与涉旅企业充分合作,持续举办“挺近大别山,千里走金寨”全民健身、“红岭公路自驾游”等品牌赛事活动;合力打造富含金寨红色文化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和党性教育研学基地,增加体验式和互动式研学形式,帮助涉旅企业开发设计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实景实战等沉浸式环节,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综合体。
三、整合红绿旅游资源
目前,“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红色旅游景点整合不足”“旅游线路规划不够充分”等成为反应较多的问题。如天堂寨镇除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旧址这一处红色景点外,还有金东县政府旧址、金寨县第一位县长白涛同志的战斗地和牺牲地、烈士李华堂牺牲地等等,但是都没有很好地被开发出来,更没有“连接起来”。
在我县目前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就要求对老城区及各个乡镇的建筑进行甄别,保留、维护、修缮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的老建筑。这些革命旧址和战斗遗址等都是亟待抢救和开发的地方,应当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对全县现有的革命遗址遗迹,制定保护利用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对暂未实施维修保护的,要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实施维修保护。对已维修布展的革命遗址,要充分挖掘遗址背后的故事,布展上充分利用声光电、情景再现等技术,体现特色性、避免雷同化。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时代性表述,在整体精准规划下对各个时期革命旧址、重大事件、历史人物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和优秀品质,深挖其时代内涵,找准与新征程新任务的结合点,进行新的表述,凝聚和激发老区人民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强大力量。
不仅要抓牢红色主题,立足金寨资源,还应当通过“红绿蓝”融合发展路径,打造一批具有金寨地方特色的“红绿”文化产业,让省内外前来金寨接受党性洗礼、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的党员、群众,不仅能走进红色,还能拥抱绿色;不仅学得好,还要住得好、吃得好、睡得好、看得好、购得好;不仅“引得来”,也能“留得住”,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绿色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创新推动传承红色基因。如斑竹园镇立足于红色产业发展大环境,不断强化红色、绿色、古色互融、区域互连、城乡互动大格局,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红色文化价值较高的开发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典范,不仅保护重修了红三十二师成立旧址朱氏祠等革命遗址,还建造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景观雕塑、打造了红军步道,完成了连点成线的整体性布局。
四、大力开发文创产品
用好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创作并推出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精品,用一系列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红色文艺精品使我们的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用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思想上的启迪、道德上的教育和价值上的引领,帮助人们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感悟。发展独具金寨特色的老区文创产品,对实现以革命文化资源为根本助推产业发展,以红色文化为重要支柱促进地方区域经济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我县的红色文创产品开发仍然处于尝试和起步的阶段,缺乏整体性规划和持续性关注。斑竹园、天堂寨镇等乡镇都曾表示文创产品是一块巨大的空白,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红色文创产品如何通过别出心裁的手法表现红色文化内涵成为红色文创产品亟需解决的难题。同时,红色文创产品还需要考虑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这一地域性,如何与当地本土文化特征相结合,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文创产品开发创意规划,依托我县的红色历史,在文创产品中植入独属于金寨的文化符号,比如金寨的红色歌曲、金寨的开国将军、金寨的革命遗址、金寨的县花县树等。此外,还要让红色文创产品在实用的基础上紧随时代的潮流,做到让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喜爱,从而增加文创产品销售额度,形成良性循环,让文创产品在红色之旅中更加持久传递红色内涵与文化精神。
金寨是红色革命的胜地,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提升对金寨革命老区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充分依托我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革命老区红色文创产品品牌,让老区红色文化开出文创创意之花。
初审 | 付紫繁 复审 | 张明 终审 | 吴继彩